陕服主页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1076万毕业生,就要来了
2022-04-22
阅读:

        时间进入4月下旬,距离2022届毕业生走出校园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毫无意外地又创下历史新高。从去年开始,媒体就预测毕业人数要突破1000万。节点倏然而至,马上这1076万人就要来了。

        很显然,今年的就业形势并不轻松。疫情冲击、国际形势、政策调整,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让今年的大学毕业生面临一个较为严峻的前景。

        从已知的信息看,社会也可以说是想尽办法。高校的书记校长开始访企拓岗促就业,并且还有具体的数字指标;一些大学考虑到学生线上面试不方便,还设置了线上面试间。这些细节,描摹着高校的“用力”程度,折射着就业压力。

        从媒体报道中,也可以看到就业市场的特征。比如有媒体总结现在是“两头”抢手“中间”冷——处于两头的博士和职业教育专科抢手,中间层的广大本科和硕士则比较困难;也有媒体发现,“宁愿送外卖不愿进工厂”仍很突出,可以吸纳大量就业人口的制造业还不够饱和,希望大学生改变预期等等。

        这些对形势的分析都有道理,但现实的尴尬之处在于,大学生不是无意识的流水,很难用“指哪打哪”的主观意愿让他们自动流入“计划”当中。

        舆论的一些认知逻辑也未必是可靠的,比如认为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意愿和市场现状存在错配,“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并且试图纠正这个问题,按着大学生的肩膀让他们坐进某些岗位。其实,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完美”,何尝不是市场机制在传导着信号?这些信号,本该引导着产业结构和政策的转变。所以,这种所谓“错配”并非不正常,市场没有出错,但人们对此的认知反而可能出错。

        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并不是头一次出现,往年也有“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说法。这些年社会也自发出现了一些缓冲办法,比如灵活就业。灵活就业以一种计划之外又不那么正规的方式,吸纳了相当多的人口,据统计已经超过2亿,大学毕业生群体成为其中主力。


市场会传递信号,也会自发形成资源配置的方式,关键是社会政策能否对这种自发秩序加以认可,比如政策层面保障灵活就业的平等地位等。配合社会发展顺势而为,也不失为务实、高效且低成本的解决办法。

说一千道一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太可能在静态框架里解决,只能在动态的过程中解决——经济发展、产业繁荣。据预测,未来几年,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增长可能仍在百万左右,这种压力会是持续的。社会希望更理想的产业分布,大学生就业结构更加多元,这一切调整,都得建立在高质量运转的基础上,在经济运转当中去配置资源,眼下激活经济就是其中关键。

求职的毕业生要经历很多考验,对于社会来说这也是一场考验。1000多万毕业生,似乎是个庞大的数字,但还远远谈不上“大学生太多了”。截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大学生只占全部人口的16%,并非“遍地大学生”。如果我们感觉到“多”、感觉到压力,那其实是大学生在给当前的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提出命题,如何解决,恐怕还在包罗万有却又始终精准的两个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