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服主页
思政园地
思政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园地 - 正文
从日常生活开始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017-10-10
阅读:

从日常生活开始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会计170102 王毓玮

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以多种形式铺陈开来,在社会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热潮。无论是一年一度的春运中,那浩浩荡荡的返乡大军;还是在电视荧屏上日益火爆的文化类节目,如刷爆朋友圈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抑或是在当下逐渐兴起的国学班、茶艺课,让人们在重温经典,感受传统技艺的过程中,体悟到传统文化的力量……这一切,都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所被证明的体现。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远远未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依循。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仅仅是为了装点门面,是为了从众需要,为了以此牟利,为了让孩子能在应试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而不是涵养气质、提升修养。还有些人看不起传统文化,片面的认为传统的就是落后的、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有部分人崇洋媚外,将洋文化奉为圭臬,对于传统文化却弃若敝履。这都证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未真正的落到实处。

中国作为典型的文明体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基石。中国虽饱经风霜,但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使它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但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空喊口号,高谈阔论一番;也不是媒体人做几档优异的文化节目,在社会之中掀起几次“诗词热”“成语热”的热潮。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我们每个继承人切实地去传承,去发扬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感同身受传统文化所带给我们的力量。要知道,传统文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的,有一位哲学家曾对传统文化这样概括: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传统文化它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它很实用,但并不肤浅。

当我们了解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后,“扶不扶”将不再会是社会问题,“小悦悦”事件也将不会发生;当我们认识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之后,我们就不会每日沉溺于斤斤计较的小事之中,枉费时间和精力;当我们感悟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谛后,在我们处理事情时,就能够更好的相互理解,宽以待人……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陈列于玻璃柜中只供人赏玩的摆设,它是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内在修为的最好养分。但传统文化要想真正的做到深入人心,就需要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时从日常生活小处着手,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去,让我们能够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并自觉认同和践行。

幸运的是,我校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始终走在前列,我校不仅建有全国高校中唯一的“季羡林国学院”,馆内收藏了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数万件的手稿,书籍,信札,照片等,方便学生随时参观学习,还开设有“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这一门课程,系统全面的向学生传授季先生的国学思想,让同学们能够切实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都展现出我校不仅注重于应用型知识的教授,更重视学生的精神文化方面的教育。传统文化也许并不能让人拥有一技之长,成为某个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但却能够提高心灵的境界,培养真正的大丈夫:居天下以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是谓大丈夫也。


最后,我呼吁陕服的莘莘学子,珍惜身边宝贵的文化资源,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开始,身体力行,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精神扎根陕服学子的心间,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浸润陕服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