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取”与“去”
市场营销150102 谭雯
提及传统,很多人通常会与安常习故、固步自封等词语相联系,进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也总是用消极悲观的态度来敷衍了事。如此的不重视,也许是因为身处新兴时代的我们,接受最多、对我们影响最为深远的属现代知识文化,而其中很多理论学识似乎都已经与传统文化一词背道而驰了。但,如果我们去深入剖析的话,其实会发现,结果与我们认为的是不尽相同的。
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传统的文化,官方指称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历经上下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之无愧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人们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并与此同时丰富和充实,使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解决一些按部就班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涵盖范围之广,应用涉及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习俗,大到经济结构、国家治理体系。例如,可追溯至《夏小正》、《尚书》里提及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仍为现代农民提供相当实用的耕作时间流程;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管理国家时也都在参考古代诸子百家治国安邦的方针等等。类似这些,能够有利于人民甚至国家的,都是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取”的方面。
但,正如看一枚硬币需要看两面,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也不应该一味积极乐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也有应该刨除的糟粕,这也就体现了“去”的必要性。之所以“去”,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历史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而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一直不间断地与时俱进。如把有冤不能伸、有志不能名的不幸命运诉诸于鬼神的荒谬说,以官为贵、上尊下卑的官本位思想等等都是我所谓的“去”之对象了。
“取”“去”传统文化,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三者的相互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一是因为时代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处在信息网络化的知识大爆炸时代,太多过于碎片化的知识,给现代文化传播带来优势的同时坏处也接踵而至。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学得越多,他就知道的越少。当然,这句话并不是提倡那么我们就不用学习了,而是表明在现代社会我们学的东西片面化严重,从而使得我们不能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内在机理。从这里,便可知道不能一味地学习,而是必须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注重条理,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其二,自改革开放以后,身处全球化的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愈加密切,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就给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考验。例如韩剧、日本动漫、美国大片等都在以全新的文化视角给予中国人民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但它们或多或少都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矛盾,而这些都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到底是传统文化已经过时,还是外来文化本身存在不可取之处。只有准确把握以上两点,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如何“取”“去”,最终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这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习总书记也曾就实现伟大中国梦这个话题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总而言之,伟大的中国需要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你我每一个人努力学会“取”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