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日期:2013-10-29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就是强调实践的创新性和真理性
实践的创新性,就是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推动着理论的不断创新。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没有现成理论作指导,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唯一的方法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去探索,去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矛盾,都是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比如:解决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问题,解决几亿农民的温饱和富裕问题,解决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加以解决和正在解决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去解决。胡锦涛同志指出:“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永无止境的伟大实践中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基本制度也是在永无止境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实践的真理性,就是强调实践的标准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成果,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中,不断经受实践检验而形成的。无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中,面对新情况,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而产生,并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理论,它们成为既传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又适合现实中国国情,并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就是强调理论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理论的继承性,就是强调理论的一脉相承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冒出来的,而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可以明确地说,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的发展性,就是强调理论的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从不固守已有的教条和模式,而是坚持开放性和实践性,勇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断在解决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理论的发展性和创新性。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就是强调民族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民族的历史性,就是强调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探索创新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独特风格和气派的充分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特殊属性,彰显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特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在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民族自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民族的现实性,就是强调要立足现实国情求发展。民族的现实性就是民族发展的现实基础,就是中华民族面临的现实国情。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