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服主页
思政园地
思政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园地 - 正文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参考资料(二)
2015-01-01
阅读:

2015-2016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参考资料(二)

一、“一带一路”战略专题

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

1、“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内涵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一带一路”(onebelt&oneroad)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指中国与经过中亚直至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所及区域经济合作。“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涵盖中国与东南亚、到印度洋以至地中海区域合作。

2、“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

(1)“一带一路”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目标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广区域的开放,既要包括东南沿海地区,也要延伸到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同时,“一带一路”需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会高于WT0所规定的开放程度,不仅涵盖贸易投资自由化,而且还将延伸到互联互通、货币合作、政策协调、人员往来等。

(2)“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

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亲、诚、惠、容等一系列理念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确定了方向。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践,显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依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的依托,需要把亲诚惠容等理念付诸实践,进而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

(3)“一带一路”是实旋经济外交的新平台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对经济外交的诉求开始浮出水面。按照经济外交的理念,既需要外交服务于经济,也需要经济服务于外交,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如何把经济与外交有机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意义上,“一带一路”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

(4)“一带一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路径

“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合作原则,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这意味着其他自贸区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一带一路”的成员。“一带一路”并不把构建统一的、高标准的自贸区作为优先目标,这适应了亚洲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更多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通过合作实现多赢。一旦“一带一路”实现上述目标,这将是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

3、建设“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猜疑

多数国家对中国发展的心态比较矛盾。他们一方面期待并肯定中国的扩大开放,希望得到更多中国的资金、技术、无偿援助等,增加本国产品到中国市场的出口。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又担心本国的进一步开放会造成对中国的更大依赖。东盟国家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中亚国家与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非洲国家对中国资源政策,都存在不同的疑虑、担心和质疑声。西方国家的舆论不遗余力地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剧了我们推进开放战略的难度。

(2)来自大国的掣肘

“一带一路”途经世界自然资源主要产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而历来是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冲。相关国家近年来纷纷提出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美国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等。近年来,俄罗斯又提出整合中亚地区的倡议,即“欧亚联盟”的设想,加速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3)沿途地区安全形势严峻

由于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一带一路”地区内各国之间存在各种领土、宗教争端,这些争端直接影响战略的安全顺利实施。短期内,这些争端难以解决,也不利于深化中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此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特别是在与沿线国家实现“五通”中,要防止相关地方的恐怖主义对中国中西部的影响,需要与这些国家共同反恐。

(4)政府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好作用

从外部来说,第一,外交先行。第二,构建合作机制。从内部来说,第一,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导向的误解。第三,各地不考虑自身的比较优势,打着参与“一带一